仁智兼修,少年君子 ——五山小学仁智教育特色课程的观察与思考
认识许凤英校长很多年,去过五山小学很多次,也带校长和学生去五山小学参观考察好多回,在以“特色学校建设“与“学校品牌培育”为主题的讲座中常常以五山小学为例。我觉得,如果学校特色有真有假,那五山小学是真特色!如果倡导国学有深有浅,那五山小学的国学是系统深入的,而且很多的做法具有独创性。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创办于1989年,有两个校区,教学班28个,学生1190名,教师72名。学校于2001年、2003年分别启动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和科技教育实验,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这两大“支柱素养”为“先手”,促进学生的其他素养得到综合而和谐地发展。2013年,五山小学被评为广州市首批义务教育阶段“仁智教育”特色学校。学校还获得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仁智教育的依据
(一)基于地域文化的融合
五山小学周边大学院校和科研院所林立,拥有独特的人文环境、丰富的社区资源,良好的学生家庭教育背景为五山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科技教育提供了优越条件。
(二)基于文明发展的启示
历史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教育就已经呈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一体化的特点。无论是在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还是在先秦时代的中国,教育者往往是文理兼通,博学多识,教育内容也是包罗万象。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说:“科学是求真,人文是求善,但求真需求善为其导向,求善需求真为其奠基。求真与求善的结合,才是真正的全面的对社会负责,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这启示我们,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基本的素养,只有二者并重,才能构成完整的教育。国学教育是最好的人文教育,科学课程与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依托,因此,学校可走“国学辅仁,科技益智”之路。
(三)基于学校发展的需求
2001年,全国课程改革启动。很多学校开始思考课程创新与学校特色建设,而此时的五山小学正陷入发展的低谷。学校通过多次召开社区、教师、家长、共建单位等不同层面的意见征询会,对学校历史、地域环境进行分析论证,决定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宝贵资源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推手。就这样,五山小学成为全国第一所师生全员参与、系统学习国学经典的学校。经典诵读工程让一个陷入发展困境的学校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仁智教育的内涵
学校将儒家思想作为办学理念的底色,提出“海纳百川 仁智兼修”。
“海纳百川”有三层涵义,一指学习内容上,是海量阅读,不仅有中国传统经典,也有现代经典,不仅有中国文化,也有海外文化,不仅有人文方面的内容,还有科技方面的内容;二指学校像大海吸纳百川一样融合多方面资源,将校园周边的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省地震局、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丰富的人文、科研资源整合利用,变为学校课程资源;三指师生具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渊博的学识。
“仁智统一”是孔子的成人之道,“仁”指关爱他人,完善自己(即自爱);“智”指知识完备,才能多样(即自知)。“仁智兼修”即期望学生既有道德又有才智。我们的育人目标是:培养“素质全面,人文见长”的仁智少年。
三、仁智教育特色课程的探索
仁智教育的实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这里主要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国学课程规范化实施和科技课程项目化实施等几个方面作一个简介。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国家课程实施时,紧扣“仁智教育”目标,通过选择、整合、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如:美术课上学生为古诗、名言配画,音乐课上学生用歌舞、小品、快板等艺术形式演绎古诗文,使精深的经典内容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形象,也使艺术学科内容更饱满、立体、多维。学校把中国传统武术融入体育学科教学中,武当山教练指导师生学习太极,使得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不仅有全校师生的八段锦,还有各年段的武当基本拳、拂尘、太极扇。
(二)国学课程规范化实施
尽管特色课程立足校情而自主研发,但我们严格按照正规课程实施,做到课程要素齐全,课程方案、教材、师资、课时、评价等一一落实。五山小学在国内独创“浸习式”小学国学课程体系,具体包括“浸习式”的课程理念、涵养型课程目标、精粹化的课程内容、全方位的课程实施和促学性的课程评价。
1.浸习式的国学课程理念
“浸习”指让学生沉浸于国学氛围中学习国学。在十余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提出了国学课程构建与实践的“三论”——“泡菜论”、 “煲汤论”和“存钱论” 。
“泡菜论”重视创设国学经典学习的大氛围,包括校园文化、集体学习效应、多学科渗透、各活动融合等,让学生时时处处零距离接触国学经典,耳濡目染。
“煲汤论”强调学习经典犹如文火煲汤,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贪多求快,而需慢慢阅读、积累和感悟。
“存钱论”关注学生每天一点一滴式的积累,将点滴积累比作“存钱”,每天“存钱”,存到一定量时就可以“零存整取”,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奠定基础。
2.涵养型的国学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蒙学读本“三百千弟”、《声律启蒙》《大学》《论语》《道德经》、小古文、古典诗词等,积累凝练、优美的语言,储备丰富的国学知识;到小学毕业时,古诗文背诵量达到两万字以上。
能力目标:能将经典名句名段恰当地运用于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掌握记诵、感悟、涵泳、鉴读等传统文化的学习方法。
情意目标: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对国学经典有熟悉感、亲切感、认同感,在古诗文学习中感受圣贤的智慧、大师的情怀,增强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行动目标:用国学经典中蕴含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言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3.精粹化的国学课程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等,我们研发了校本教材《少儿国学读本》丛书,突出内容的专题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少儿国学读本》丛书全套6册,每个年级1册。每册包含名言、诗词、古文(儒道经典和小古文)、国学小天地四个内容版块。六册中的100首诗词和120句名言格言按照“爱国、好学、敦亲、明志、诚信、勤俭、景趣、友情、荣辱”等十几个主题编写,这样组合教材便于学生联想记忆,也使明理导行的思想主题更加突出。38篇古文包含《大学》《道德经》等8部长篇古文和《陋室铭》《庖丁解牛》等30篇小古文。“国学小天地”中除了书法、国画学习是每个年级的固定栏目外,一至六年级还分别介绍了京剧脸谱、武术、对联、古代灯谜、民族器乐、中国象棋军棋等知识。
4.个性化的国学课程实施
在国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重显性的课堂教学创新与隐性的环境氛围建设相结合,专设的长短国学课和各学科有效渗透国学相补充。国学课堂教学采用长短课并设,每周一节国学长课(40分钟),每天一节短课(10分钟)。学校创建了以语言积累为主、理解导行为辅的“三环七步”国学课堂教学模式。“三环七步”模式,即采用各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道理,并指导价值观的建立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后经由熟读成诵。其中,“三环”指温故、知新、致用三个环节,“七步”指回顾、展示、熟读、悟意、博引、导行、成诵七个步骤。
5.促学性的国学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导向性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持续实施与后续研究,学校建立了多元多维课程评价体系,主要采用“雏鹰争章”、“成长记录袋”和“比赛展示”等方式。
(三)科技课程项目化实施
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科学课、科技社团、综合实践活动等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载体,其中科技创新活动最有成效。学校成立了航海模型、四驱车、飞机模型、火箭模型、争当小实验家等项目组,之后又拓展了科技创新、无线电测向、建筑模型、科幻画等项目,形成科技活动的项目链。而每一链环都由教师和外聘科技辅导员共同管理,聘请周边的华工、华农、中科院地化所、广州市人造卫星气象站等科研院校的老师和在校大学生担任科技辅导员。每年举办“科技让梦想更精彩”科技节,融竞赛、展演、体验为一体,让学生过足了“科技瘾”。学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成绩优秀,获得几十个国家级、省市级团体奖项,六项作品获得全国专利。
专利证书
仁智教育结出丰硕的育人成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自尊自律自信自强的仁智少年,从五山小学毕业的学生深受中学欢迎。教学成果获得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校的办学特色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接待了来自美国、台湾、北京、四川等地几十个教育团队的参访。学校承办了“第十届穗台校长论坛”分论坛、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特色课观摩研讨会,台湾大叶大学黄德祥博士称赞:“没想到经典的教学在大陆尤其在五山小学,有这么深入,这么精彩!”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羊城晚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几十次对学校办学成绩进行了专题报道。
美编:国典教育
- END -
热文推荐●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解读-02:思维的发展:教育的主要目标
●教师读书读什么怎么读-01:让阅读助你成为有洞见的智识型明师
●是明师就不能错过的一本好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版权说明:
图片来自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请遵守《著作权法》,严禁复制粘贴用作它途。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左下角分享朋友圈也是另一种赞赏